Tuesday, June 17, 2008

經典好歌 - 開到荼蘼 (荼蘼與彼岸花的故事 - 黃泉最後之花)








開到荼蘼是林夕跟CY KONG的另一神作,這兩人是香港天才型詞曲作家,而此歌也是經典之一,由王菲主唱更是強到沒話說。不過歌名及歌詞的意義代表走到最後一刻,什麼都不在乎了,荼蘼代表的是花季最後開的花,也代表一個完結。不過荼蘼跟彼岸花的意義都代表最後的意思,所以常有人認為兩種花是一樣的,不過真正的荼蘼並不存在,是薔薇的一種,所以有人將兩種花相提並論,都稱為黃泉最後之花。

開到荼蘼

曲:C Y Kong
詞:林夕
編:C Y Kong

每隻螞蟻 都有眼睛鼻子
它美不美麗 偏差有沒有一毫釐
有何關係 每一個人 傷心了就哭泣
餓了就要吃 相差大不過天地
有何刺激 有太多太多魔力
太少道理 太多太多遊戲
只是為了好奇 還有什麼值得
歇斯底里 對什麼東西 死心塌地
一個一個偶像 都不外如此 沉迷過的偶像
一個個消失 誰曾傷天害理
誰又是上帝 我們在等待 什麼奇跡
最後剩下自己 捨不得挑剔 最後對著自己
也不大看得起 誰給我全世界 我都會懷疑
心花怒放 卻開到茶麼 一個一個一個人
誰比誰美麗 一個一個一個人 誰比誰甜蜜
一個一個一個人 誰比誰容易 又有什麼了起
每隻螞蟻 和誰擦身而過 都那麼整齊 有何關係
每一個人 碰見所愛的人 卻心有餘悸

荼蘼





落葉或半常綠蔓生小灌木,攀緣莖,,莖綠色,莖上有鉤狀的刺,羽狀複葉,有五片橢圓形小葉,上面有多數側脈,致成皺紋。初夏開花,夏季盛放,花單生,大型,雪白、酒黃,火紅,可大多都是白色,單瓣,有香味,不結實。荼蘼色香俱美,其藤蔓若以高架引之,可成垂直綠化的優良觀賞花木,以地下莖
繁殖。栽培供觀賞。

因為盛夏荼蘼花開過後,無花再開放。因此人們常常認為“荼蘼花開”是一年花季的終結。宋代王淇春<暮遊小園>詩:「一從梅粉褪殘妝,塗抹新紅上海棠;開到荼蘼花事了,絲絲天棘出莓牆。」此詩中的「開到荼蘼花事了」,就是這個意思。

《紅樓夢》中也有關於荼蘼的一段。《紅樓夢中》中<壽怡紅群芳開夜宴>一回,曹雪芹用以花喻人的手法暗示幾個人物的命運,其中就有荼蘼。女僕麝月抽到一張花簽,是「荼蘼—韶華勝極」。「韶華勝極」意指花事到了盡頭,之後自然是群芳凋謝了,有完結的意思;荼蘼花在春季末夏季初開花,凋謝後即表示花季結束,所以有完結的意思。而「開到荼蘼」的意思就是花已凋謝,一切結束。

「開到荼蘼花事了,塵煙過,知多少?」荼蘼是夏天的最後一種花,開到荼蘼了,便沒有退路,也不能繼續美麗了。多麼絕望與頹廢的兩個文字。

荼靡花在很多佛教著作中都有提及,有學者認為荼靡就是彼岸花。

原因是佛說:「一切有為法,儘是因緣合和,緣起時起,緣盡還無,不外如是。」只是那傷痕卻永不痊癒了,一一成為胎記,在往生的路上,如蓮花開落,使你可以辨認。荼蘼是花季最後盛放的花,開到荼蘼花事了,只剩下開在遺忘前生的彼岸的花。

彼岸花相傳此花只開於黃泉,是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彼岸花在佛典中叫做曼珠沙華(Red Spider Lily),是天上開的花,白色而柔軟,見此花者,惡自去除,有人認為這是指荼蘼。彼岸花實際上有紅色、白色居多,而荼靡花的真實圖片,其實是沒有的,通常認為荼靡是白色的小花。

【彼岸花來歷】

春分前後三天叫春彼岸,秋分前後三天叫秋彼岸。 是上墳的日子。彼岸花開在秋彼岸期間,非常準時,所以才叫彼岸花。

彼岸花,花開開彼岸,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在那兒大批大批的開著這花,遠遠看上去就像是血所鋪成的地毯, 又因其紅的似火而被喻為「火照之路」,也是這長長黃泉路上唯一的風景與色彩。她們構成火紅色的花徑指引人們走向三岔河的彼岸,人就踏著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獄。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