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27, 2006

非洲神秘可怕殺人湖揭密 (三)


兇手竟是它

在尼歐斯湖的最南端,一座高出湖面大約100米的山崖讓克寧傻了眼。這座一年前還植被茂密的山崖,如今卻一片光禿禿,不僅植被不見了,而且連土壤也沒了,給人的感覺就是這座山崖剛被衝洗過,大水回湖時,就帶走了草墊和樹木。

與此同時,湖北面的山崖卻幾乎未受影響。換句話說,大水仿佛是瞄準湖的南端噴射上來的。但由此來看,又與湖底的火山活動十分吻合。于是,克寧和伊萬斯又到湖水中去尋找火山噴發的痕蹟。首先是測水溫,由于火山是如此熾熱,因此底層湖水應該仍然是溫暖的,甚至熱度還很高。測試結果卻表明,水溫並未出現異常。

這讓克寧和伊萬斯非常吃驚,于是他們又重復測量了多次,結果卻一樣。接著,他們又在湖水中尋找硫化物和氯化物,這兩者都是火山噴發中的常見產物。可是,測量結果讓他們又一次感到迷惑──盡管許多幸存者都報告說自己聞到了臭雞蛋或火藥氣味(硫化物的典型氣味),湖水中的硫化物和氯化物含量卻極低。

至此,可以斷言肇事元兇不是火山。那麼,兇手究竟是誰呢?還有什麼情況能同時造成怪異氣味和燒傷呢?尼歐斯湖底部到底隱藏著什麼惡魔呢?誰也沒有想到,有關兇手的第一條重要線索,將來自于另一個殺人湖──前面提到的莫羅溫湖。當時,早已回到美國的西古森教授仍在分析自己取回的莫羅溫湖水樣,目的是想確定其中的二氧化碳究竟來自何處。根據產生地的不同,氣體也有自己獨特的“指紋”(化學組成),比如植物產生的碳就與高山產生的碳不同。經過“指紋”對比,西古森發現莫羅溫湖底水中的二氧化碳與地面下很深處的二氧化碳完全一樣。

這表明,莫羅溫湖底水中高濃度的二氧化碳並非來自火山,而是來自地面下很深處,是地面下很深處的二氧化碳通過地殼中的岩石裂縫逃逸至湖水中的。由此,西古森提出了自己對莫羅溫湖悲劇的解釋:莫羅溫湖就像巨大的一瓶高壓汽水,由于深層湖水中的壓強與壓力極大,從地殼岩石裂縫中逸出的二氧化碳被高壓溶解在湖水中,一旦高壓被打破,極為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就會像脫韁之馬一樣噴湧出湖面,從而釀成大災。

西古森的理論是如此新奇,一經提出就在科學界引起極大的爭議。畢竟,湖水能淹死人,可有誰見過爆炸的湖呢?盡管將信將疑,克寧和伊萬斯還是決定在尼歐斯湖測試一下西古森的理論。果然不出所料,尼歐斯湖底層水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可是,另一個謎題接踵而來:如此大量的二氧化碳是怎樣進入湖底的呢?正在這時,克寧和伊萬斯從當地人那裡聽到了魔泉殺死青蛙、鳥類等動物的奇異故事。當地人說,不管是哪種小動物,只要一靠近魔泉,就立刻會倒地而死,就像在尼歐斯湖大慘劇中死亡的人畜一樣。

克寧和伊萬斯來到魔泉,見泉水中有許多氣泡,經測試果然為二氧化碳。他們立即想到:要是尼歐斯湖底也有這樣一處魔泉,只需100年時間,湖水中的二氧化碳就足以造成大慘劇。于是,他們將尼歐斯湖深層水樣與魔泉水樣進行比較,結果發現二者完全一致。由此可以斷定,尼歐斯湖底一定存在至少一個這樣的魔泉,一直在源源不斷地向湖中注入二氧化碳。

隨著湖底水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越來越高,尼歐斯湖就成為一枚巨大的定時炸彈,只等某個事件來將它引爆。是什麼事件呢?觀察尼歐斯湖週圍的懸崖,明顯可見其中有些岩石已脫落。進一步調查表明,大災難發生之前曾發生山體滑坡,大量岩石因此墜入湖中,加之尼歐斯湖坡度很陡,于是岩石就打破了湖底的壓力平衡,災難由此引發。

由此,科學家便重建了尼歐斯湖大悲劇之夜的場景。很快就要到晚上9點時,村民們便準備睡覺,或已經上了床。因為次日要趕集,所以尼歐斯湖週圍的村莊裡都住滿了人。他們完全沒有料到的是,災難馬上就要降臨。在尼歐斯湖的遙遠一角,山體滑坡導致大量岩石直入湖底,湖底的平衡因此被打破,大量受壓于湖底的二氧化碳“趁亂越獄”,疾衝上來,並在水面附近形成大量氣泡。最後,一團濃密的白色氣雲以每小時 100公裡的速度,沿著出水口向湖邊的村莊傾壓而來。

人們還來不及叫喊,就被窒息而死。在尼歐斯村,僅有6人躲過此劫。接著,致命的氣體又竄到週邊村莊,最終造成1800人殞命。這還僅僅是人的災難。與此同時,爆炸的湖水還形成巨大的水龍柱,殺死湖中所有的魚,並翻過部分湖邊高崖。一些幸者聽到了這聲爆炸,並將它誤為火山爆發。高達25米的巨浪衝刷岩石,並將岩石上的植物被帶入湖中。至此,災難方告結束。

不過,還有兩大謎題未得回答:神秘的臭味從何而來?受害者身體表面的燒傷和水泡又是怎麼回事?對于前者,現在公認的觀點是極高濃度的二氧化碳能使人產生幻覺,其中就包括聞到臭雞蛋或火藥味。而對于後者,參與調查的英國醫生彼得•巴斯特經過仔細調查發現,它們並不像一般的燒傷,但確實是明顯的潰瘍和水泡。

問題是,二氧化碳怎麼可能“燒”人呢?巴斯特立即聯想到了另一種與二氧化碳極為相似,但能讓人體產生水泡、比二氧化碳更致命的氣體──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讓人昏迷,並使皮膚中的體液循環減少,從而使人體表面產生水泡。他進一步想到:二氧化碳是否也能產生這種後果呢?經過與幸存者交談,他確信二氧化碳與空氣混合後會產生麻醉劑的效果,致入昏睡。昏睡太久而不翻身,也會造成皮膚中的體液循環減少,氧供應不足,最終出現水泡性潰瘍反應。由此可以斷定,尼歐斯湖悲劇遇難者身上的“燒傷”其實是高壓水泡,而不是真正的燒傷。至此,尼歐斯湖悲劇終于真相大白。但是,如何才能阻止悲劇再度發生呢?
(轉載自香港Uwant論壇)

Shawn的電子書上市了,喜歡Shawn文章的朋友歡迎來看看:Shawn的電子書店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